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的判斷以及治療方法

常常聽到患者一進來就說我的肩膀痛,舉不上來了,抬起來會痛,是不是五十肩呢? 但經過問診與檢查後,發現其實很多人是肩峰下夾擠症候群。最近就遇到一位重機愛好者,長時間兩手高舉加上運動,引起左肩上舉時出現擠壓痛,還有一位美術老師,因為長時間作畫,右肩疼痛一直反覆以爲是五十肩,經檢查出現有疼痛弧的表現,且沒有出現肩關節沾黏引起活動角度受限的問題,所以將其歸在「肩峰下夾擠症候群」。

 

通常是指肩峰下的空間裡的肌腱與滑囊,因為外展上抬的動作受到擠壓而出現的疼痛,一般如圖中棘上肌的肌腱及上方滑囊因過度使用導致發炎腫脹,肩峰下空間變狹窄,導致肱骨頭因外展上舉時擠壓到上方的滑囊、肌腱進而出現疼痛,當外展到120度後,滑囊、肌腱等順利轉進去肩峰下空間,就沒有擠壓到的痛感了。所以肩峰下夾擠症候群跟五十肩最大的差別點就是疼痛弧的表現。需要長時間且不斷的反覆將手高舉過肩的運動或職業,都是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的候選人。例如:棒球選手、老師、油漆工、理髮師等。

肩峰下夾擠症候群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drhatifsiddiqui.com/terms/shoulder-impingement-syndrome-dr-hatif/8265

 

疼痛弧

疼痛弧

資料來源:https://readytogetbetter.com/shoulder-impingement-syndrome/

 

那如何判斷是「肩峰下夾擠症候群」呢?

通常會以疼痛弧的有無為依據。正常人肩部的外展角度可以輕輕鬆鬆到180度。倘若外展到60度時肩部開始有擠壓的痛感,直到超過120度後痛感消失,在這60到120度內的出現疼痛,就被稱作疼痛弧,也是「肩峰下夾擠症候群」的主要特色。

 

肩峰下夾擠症候群治療方式

受損區域主在肩峰下,分為骨頭結構或軟組織損傷。

① 骨頭結構

骨頭磨損變形則需外科手術處理,若因肱骨、鎖骨、肩胛骨脫位造成夾擠,則以手法復位,穩固其結構。

② 軟組織損傷

可以針灸、推拿、小針刀、外敷藥膏、內服活血通絡止痛方藥等方式,鬆解損傷之肌腱、韌帶、滑膜等組織,恢復其正常的活動伸展功能。